新闻中心
前情导读
自7月14日杭州协会和余杭区经信委、发改委联合举办“全区居民住宅太阳能光伏应用与质量提升工作培训”以来,余杭区从事居民光伏项目的数十家服务商在微信群里开始各种技术讨论。
这一天,一家安装商晒出他们的项目发电量,一个3.29千瓦的光伏电站,日发电量18.6度,发电时长14小时!弱光效应下的强大效能表现!
发电时长?光伏业者的我们在平时技术讨论时几乎很少使用这个概念。
等效发电小时数,这才是我们在工商业、地面电站项目的性能评估中讨论的术语。
那么,这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几个关于“小时”的概念到底有什么区别?如何来理解自己的项目电站监控数据上写的那个小时数?怎么才算是一个运行良好的光伏电站呢?当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博士把余杭区户用光伏群里大家讨论的这一话题放到协会的会员群里,引发了几位技术控型行业专家的热烈讨论!
以下就是协会小秘书综合多位来自不同细分领域的行业专家的专业解答,为你提供干货分享,为你全方位科普扫盲!
赵永红:在这样的天气,光伏电站的工作时长可以达到14小时吗?
包钢:秘书长,发电工作时间14小时是可能的,从早上5点到晚上7点。但是,这不是有效光照时间(等效利用小时)。
赵永红:在光伏圈子里,很少会讨论到工作小时数,大家都是讨论等效利用小时。
凌志敏:同意包总的说法,在早晚有亮光的时候,电站就可以启动了(尤其是微型逆变器,启动电压20伏,关闭电压16伏,60片电池组件,每片电池电压0.33伏)。但是,早晚两头的发电量很少,光强很弱。
赵永红:晶硅的工作时间可以是多少?
张远:浙江省的年均日照小时数在1800-2100小时,对于晶硅组件而言,等效于其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可以利用的发电小时约1200-1300小时。(注:STC辐照强度为AM1.5,25摄氏度,1000瓦/平米)。实际利用小时数就要取决于电站效能(PR)了,假设PR=0.8,在浙江省,电站一年的实际等效利用小时就在960-1040小时之间。
赵永红:嗯嗯,做电站要系统考虑,不能只盯着一块组件的发电量。
董华强:张总说的专业又直接!
陈军松:秘书长,日照时数是一个气象专业名词,准确的定义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平方米的各段时间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赵永红:那现在在杭州,电站的可利用小时数能达到多少呢?
陈军松: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做过分析研究。图上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对杭州的气象数据统计。
从我们监测的数据来看,6月和7月杭州的日照时数最高为13.5个小时。光伏电站的实际可利用小时数,就要看启动电压的情况了,启动电压低的,可能会比日照时数更高。从电站发电数据上看,当辐照度超过10瓦/平米时,电站就有输出了。
张远:军松总出场,就把技术演绎得更深刻了!
赵永红:各位大佬专业又认真,学习了!看来工作时长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家应该关注实际等效利用时间,也就是光伏电站一天的发电量除以装机容量。根据这位安装商的监控数据,3.29千瓦日发电18.6度,实际等效利用时间就是5.65个小时。这在晴朗的夏天,晶硅项目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张远:那位安装商所说的14个小时,只是讲了一个客观的气象数据。真正转化为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利用小时,取决于系统本身的设备选型,设计和施工质量。
董华强:@陈军松,赞!气象数据是最原始数据,是光伏的基础,系统的是靠对比真是的气象数据得出来的。
看到各位专家们的对话,是不是对电站运行中这些名词有了更细致深刻的认识呢?
第一、光伏电站运行性能的好坏,首先要以真实的气象数据为基础,综合电站各个主要设备的选型、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其实际等效利用时间来评估。
第二、电站应用不仅是产品效率,还有很多细节的点,安装商们在采购设备和维护项目时,需要全盘、整体性系统地优化系统效能。而在电站运行后,不要只以工作时长作为衡量标准,应多关注等效利用小时,关注全天的发电量。
对啦对啦!专家的观点,和协会多年来对于杭城数千个并网光伏项目的数据分析是一致的:
在杭州,每千瓦光伏项目的最高发电能力在1100小时左右,如果有企业在介绍收益模型时说能发1200小时,1300小时,甚至更多,那你心里对他“呵呵”吧,对吹牛的人,不用客气!
说回这场对话,大家一起来认识下“杭州光伏军团”里的几位专业的大咖们吧!
包钢——龙焱能源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说起薄膜,目前能够效率高、稳定量产的技术路线,自然是碲化镉啦。龙焱公司是我国唯一一家能够规模化稳定量产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的企业,海归团队,自主知识产权,国家863项目承担者!同时,公司利用海外资金来进行电站开发建设,目前龙焱也成为了一个专业的电站投资开发商,晶硅和薄膜组件都被大量应用到他们的电站中去!
陈军松——杭州中自华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家多年从事工业控制的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已经好些年了,他们的平台上监控着几个GW的光伏电站,中自华内的销售总是喜欢和客户一起讨论电站性能到底怎么评估,怎么优化,这些年来,中自公司和全省一批光伏企业共同对光伏电站数据监控、气象数据采集、电站性能对比研究进行协作,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数据检测判断分布式电站的品质,通过智能化监控管理来提升电站品质和运维效率。
凌志敏——浙江昱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海归专家的凌总带领的昱能公司,是我国在微型逆变器行业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科技创新企业,MLPE技术领航,倡导“安全、智能、多发电”的分布式全系列产品。
董华强——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投资一部常务副主任。单位的名字太长,你只需要知道“十一科技”,这家大名鼎鼎的公司,专业从事光伏电站的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业务,是拥有综合甲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商。
张远——海宁科茂微电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及对外工程总包等业务的民营光伏发电投资企业。用专业的眼光来建设和投资,公司这几年已经在浙江省投资了192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要通过好品质来实现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