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新动力
零碳新杭州
9月16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工业报社零碳科技推广与应用中心、中贸能建(北京)科技会展有限公司等机构主办的“光伏安全筑基零碳园区/工厂建设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
研讨会与为期一天半(9月16日-17日上午)的“安全光伏与零碳工厂杭州馆”主题展览相辅相成,汇聚了来自政府、学术界、研究机构及产业界的权威专家与领军企业,共同围绕光伏安全技术与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议题,展开了一场深层次、多维度、接地气的思想碰撞与实践分享,为杭州乃至全国的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光伏安全筑基零碳园区/工厂建设研讨会
本次活动得到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协会、江西省能源协会、云南省绿色能源行业协会、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协会、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宁波电子行业协会、湖北省电力机电行业协会、杭州市钱塘区低碳产业促进会的协办与支持。
本次研讨会致力于三大方向:一是系统讲明白零碳工厂、零碳园区的概念、逻辑与实施路径,帮助企业跳出光伏或储能的同质化竞争,开拓零碳新业务赛道;二是拓展光伏业务新路径,聚焦已建电站的安全运维监测、发电技术改造和空间充分利用,全面提升绿电效益;三是搭建高质量合作桥梁,推动顶层规划与多维度协同,助力企业对接专业、可靠、合作性强的零碳业务伙伴。
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技术营销部总监
崔 萌
上午研讨会由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技术营销部总监崔萌主持开场。会议伊始,中国工业报社相关负责人、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二级调研员李爱武分别为大会致辞。
中国工业报社相关负责人
中国工业报社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全球领先,但也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安全隐患可能来自于设备、工程、运维、环境等多个方面,而行业“内卷”导致的低价竞争正在侵蚀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他强调,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底线,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产业各方应联合起来,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共同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二级调研员
李爱武
杭州市发改委能源处二级调研员李爱武表示,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杭州正通过“三个聚焦”——聚焦安全筑基、场景创新和政策赋能,推动光伏与零碳建设深度融合。杭州将升级《杭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和规范项目建设管理;推广零碳乡村、交通+光伏一体化、光储充一体化等多元场景创新;对建成的零碳工厂、光伏技改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希望以杭州实践为起点,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发展模式。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
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
赵永红博士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赵永红博士以《光储安全全方位筑基 零碳园区工厂乘势扬帆》为题,为大会奠定基调。她强调,安全是光储系统规模化应用于零碳园区的根本支撑,指出当前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同质化竞争、质量认知不足及安全标准落实不充分等挑战。赵博士呼吁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与精细化运营,并展示协会为推动行业质量共识,专门制作的光伏安全宣传视频,强化工厂与园区对光伏安全的重视。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委会秘书长
张军涛
中国节能协会副秘书长兼碳中和专委会秘书长张军涛介绍了《零碳园区技术实施与评价路线图》及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进展。按照国家部署,2027年要建成30个国家级零碳园区,2030年要完成不少于100个。他表示,零碳园区建设首先需要做好基础诊断,对能源端、碳源端、产业端及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做好项层规划和路径设计;在实施落地和运营管理中,重点解决电气化、绿色供热、节能改造等问题;后期更需要持续运营、定期评估、价值挖掘。
北京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
汪徐华
北京计鹏咨询院院长汪徐华指出,园区能源转型面临技术、机制与动力三重挑战,资源加工型园区、绿色高载能型园区、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和外向出口型园区的转型路径各不相同。他提出零碳园区的关键实施路径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效率、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以及加强碳汇和碳抵消,此外,他还分享了河南、山西、安徽、新疆、青海等地的转型案例。
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
浙江爱贝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研究教授
许之咏博士
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爱贝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之咏表示,储能是实现零碳的核心环节。储能安全需要从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运维到回收进行全生命周期监控,并通过预测性维护提升系统可靠性。在风、光、地热、海洋能等各类能源场景中推动储能标准化应用。
正泰智维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
许建梅
正泰智维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许建梅结合浙江海宁、江苏大丰等地项目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园区微电网系统、多能互补综合能碳管理平台等技术手段打造零碳园区,实现能源的“可观、可控、可交互”,提升能源利用率,同时兼顾可靠性和经济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王 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禹从科学角度解析了光伏火灾机理。他指出,电弧火灾是导致光伏火灾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热斑效应。光伏板的安装也会改变建筑火势蔓延路径。他正在牵头中意政府间合作项目,深入研究光电建筑幕墙火灾蔓延与结构安全。
史陶比尔分布式光伏及分销业务中国区总监
马 良
史陶比尔(杭州)精密机械电子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及分销业务中国区总监马良强调了连接器中隐藏的安全隐患。他举例称,一套1MW光伏系统包含2000多套连接器,意味着约5000个风险点。在项目失效的案例中,超过56%与连接器和电缆相关。他呼吁行业摒弃“耗材思维”,严格选用专业产品、规范安装流程、加强运维培训,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行。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副秘书长
黄祝连
如果说上午的探展我们着眼于“技术本身”,了解了众多守护光伏安全的新产品、新技术。那么下午场,我们将更深入地聚焦于“技术的应用”,探讨这些方案如何落地生根,创造价值。下午场的研讨环节特别邀请到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副秘书长黄祝连担任主持,将重点关注光伏安全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落地路径与典型案例,为参会代表提供可借鉴的实施经验和解决方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蔡文博博士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能源研究院蔡文博系统梳理了零碳园区政策演进与实施路径。他指出,零碳园区需要关注能源活动、工业过程、碳汇与碳抵消三大维度的协同推进,并强调园区规划应着眼建筑优化、微气候营造、交通物流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他分享了博鳌零碳岛、无锡连云港产业园、武汉光伏园区等项目案例,突出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在园区脱碳中的关键作用。
IETFellow、国网浙江电力正高级工程师
张 锋
IETFellow、国网浙江电力正高级工程师张锋指出,分布式光伏是零碳园区的发电主力军。当前分布式光伏虽然面临消纳压力,但与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新业态结合将会打开新的商业空间。零碳园区这类可调节性的资源,可以通过虚拟电厂参与电网交互,获取峰谷价差、辅助服务等收益。他建议企业关注碳电协同双市场,探索融合发展模式。
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智慧综合能源专委会秘书长
泛太能源环境(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
任 江
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智慧综合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泛太能源环境(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江结合实际案例,指出当前光伏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的问题。为实现安全与效益,企业应做到“从长计议、全过程管控、精细化运维、智能化运营”,并重点介绍了PL检测、AI运维等新技术的应用。
隆基绿能光建事业部系统集成总工程师
韩 松
隆基绿能光建事业部系统集成总工程师韩松分享了隆基嘉兴工厂通过数字化转型与光储融合,打造全球光伏行业首座“零碳工厂+灯塔工厂”的经验。该工厂通过精益化生产、自动化改造和数字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年化收益超8000万元,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4.6%,并成为国内最大的BIPV光建一体化工厂。
浙江东南设计集团新能源总工
胡文涛
浙江东南设计集团新能源总工胡文涛强调“光伏宜建尽建”是零碳工厂的基石,应从屋顶、立面、围墙等可用场景进行光伏部署。他指出,光伏不仅是绿电来源,更是企业“碳资产”,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获得绿色金融支持,有助力打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并且更具竞争力的未来工厂。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光伏电站室主任
彭 剑
国家光伏质检中心CPVT光伏电站室主任彭剑系统分析了屋顶光伏安全评估要点,包括结构设计、连接件、电气安全、防火与运维等方面。他列举多个屋顶电站的安全案例,呼吁行业严格遵循NB/T11422-2023标准,加强全过程质量管控。
杭州多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刘明芳
杭州多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分享了其绿色转型经验。针对汽车零部件离散制造业中工序散、设备散、污染点散等痛点,公司确立源头端、过程端、末端“三端协同”方案,通过纳米纤维电热圈、空压机变频改造、智慧能源系统等技术应用,公司年节电37万度,产品碳足迹降至0.278吨/万件,领先行业平均水平30%,成为博世、法雷奥等企业的“绿色合作伙伴”。
圆桌对话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行业协会及能源企业代表围绕碳排放双控新时期工厂如何转型、光伏应用如何融入零碳场景模式等话题开展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零碳转型需要打破专业壁垒,形成“光、储、电、热、控”多技术融合的解决方案。
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曹永杰
杭州极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永杰指出,增量市场有限,存量市场才是主战场,企业需要提升体系化落地能力。未来光伏可以通过边缘能源控制系统,更加有机融入使用场景中。
浙江恒聚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章权伟
浙江恒聚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权伟强调,在工业领域,制冷和供热能耗占碳排至少一半以上。仅蒸气一项折合年用电量就约为4万亿度。热泵、余热回收等技术潜力巨大。
龙焱能源科技总裁助理
黄伟
龙焱能源科技总裁助理黄伟分享了碲化镉光伏在立面应用中的优势。与屋顶光伏不同,立面光伏的发电高峰期出现在上午和下午,与电力尖峰时段高度重合。且能带来建筑降温、提升产品碳足迹表现、获得绿色金融支持等隐性收益。
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马勇
江西省新能源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江西省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马勇呼吁各方协同合作,推动AI赋能、源网荷储优化、多能互补和安全可靠的零碳生态建设。
安全光伏与零碳工厂杭州馆
与研讨会同步开放的“安全光伏与零碳工厂杭州馆”成为了本次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展馆集中展示了多家行业领先企业的前沿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从保障电站健康的智能清洁机器人、隐裂检测系统,到守护电气安全的光伏连接器、线缆,再到赋能零碳管理的数字化平台、碳计量装备和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主题馆为所有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一站式的观摩与交流平台,让先进的零碳技术与安全理念看得见、摸得着,极大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
本次研讨会与主题展馆的成功举办,是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协同各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更全面展现了杭州在零碳产业生态构建方面的资源聚合能力和创新活力。
协会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光伏安全标准建设、技术创新协同和零碳场景落地,进一步促进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携手各会员单位及行业伙伴,共同助力杭州零碳先锋城市建设,为全国零碳发展贡献“杭州模式”和“行业智慧”。
END